【腾讯云】推广者专属福利,新客户无门槛领取总价值高达2860元代金券,每种代金券限量500张,先到先得。

和朋友聊天,他说了一个极为震撼的观点,锂电池的现在在中国,未来在美国日本。最让人无语的是下一句,好好珍惜现在吧,未来就要来了。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对味?

不过我今天看到个消息,美国一家公司已开始量产450Wh/kg的高性能硅负极电池了,6分钟就可以充电到80%,而且他们的电池已经通过了第三方的军用钉刺测试,最可怕的是,刺穿之后不仅不燃爆,还仍然可以发挥作用并提供电力,是不是已经有点脑洞不够用了?

看起来美国在“未来”电池上,可能已确实遥遥领先了,而日本丰田去年底就已宣布,即将量产性能更强的固态电池,充电10分钟,续航1200公里,似乎也是遥遥领先。所以美国日本真的代表锂电池的未来,中国锂电池霸主的地位真的就要城头变幻大王旗,而只能躲进小楼成一统了吗?

美国这家公司名叫安普瑞斯(Amprius),是一家专注开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公司,拥有业内最高的电池能量密度,自认是电池技术创新的领跑者,锂离子电池的游戏规则改变者,准备彻底颠覆整个电动汽车行业。那么是不是真的领跑,真的改变了呢?截止目前,该公司锂离子电池的最高能量密度是500Wh/kg,量产交货的是450Wh/kg,通过钉刺测试的是390Wh/kg,已向美国陆军大批量交货。

那么作为对比,目前主流的石墨负极锂离子电池,理论上最高能量密度也只有372Wh/kg,最高端的是北京卫蓝新能源的360Wh/kg,已基本没有提升的空间了。目前特斯拉Model 3所用的电池,是大量使用的最先进的锂离子电池,但能量密度也只有 260Wh/kg。然后正在爬坡的4680电池,能量密度达到了300Wh/kg。

而如果按重量计算,Amprius锂电池的能量比特斯拉Model 3高出了73%,体积却减少了37%。这意味着同样大小的锂离子电池,Amprius可以把续航里程提高到两倍以上,model 3可以超过1200公里,充电却只要6分钟,是不是毫不客气的碾压了?中国近乎垄断的现有锂离子电池格局,真的应该感到恐慌了吗?

事情可能远远不是这么简单,现阶段感觉还可气定神闲,莺歌燕舞,只是别隔江尤唱后庭花了,要有前瞻性的危机意识。Amprius450Wh/kg平台SiMaxx生产的是定制电池,用于高空伪卫星(HAPS),可以在高空的极端环境中使用。390Wh/kg的平台是军方定制,用于士兵可穿戴设备的电池,两个量产平台生产的都不是车用动力电池,暂时还不构成对锂离子电池的现实威胁。

然而,Amprius已在1月推出了用于电动汽车的新型商用硅负极电池平台:SiCore,能量密度可达400Wh/kg,全放电深度下循环寿命可达1200 次,所以狼终究还是来了!

那么Amprius的硅负极电池究竟是怎么回事,为什么具有如此高的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呢?它真的会改变锂离子电池的游戏规则吗?

锂离子电池难以突破能量密度的关键就在于负极材料,理论上金属锂和硅的容量都比石墨大10倍以上,最适合做负极,然而金属锂直接做负极容易形成锂枝晶,硅做负极会膨胀三四倍,都会导致材料很快失效,所以锂离子电池被并不怎么样,其貌不扬的石墨一直统治了几十年。

而中国企业也凭借丰富的石墨和锂资源,通过价格战把锂离子电池商业生产鼻祖日本赶下马,最终近乎垄断了锂离子电池及材料的生产,2023年全球负极材料产量中国占比达97.3%,出货量占95%,锂离子电池中国出货量达887.4GWh,占全球的73.8%,继续在前年69%的基础上突飞猛进。

但这有可能就是最后的辉煌了,因为美国和日本在负极材料和固态电池上已经突破,正全力准备量产,负极材料是现实威胁,固态电池是降维打击,未来五六年内,游戏规则可能确实就要改变了。

最现实的威胁来自日本松下,他们利用美国Sila公司生产的泰坦纳米硅粉,通过碳晶格骨架包裹硅来限制硅的膨胀收缩,从而可以在不改变现有生产设施的基础上,直接取代石墨生产新型锂离子电池,充电10分钟,就可以续航800公里。

还有哈佛大学,创新地把金属锂和硅结合起来做负极,在微米级的硅颗粒表面镀上均匀的锂金属层,让锂化反应被限制在浅表面,从而可以阻止锂枝晶的形成。这是锂包硅的解决方案,不但解决了锂枝晶问题,充放电速度也很快,大约只需10分钟即可,甚至可能只要3分钟,寿命在10000次以上,他们乐观地认为,这项技术可以在三到五年内转化为成熟的商业化电动汽车电池。

还有一家美国公司QuantumScape,上月股价突然暴涨,也是因为他们的无负极固态电池取得突破,第三方测试中15分钟可充到80%的电量,行驶50万公里后仍可保持95%的容量。这种电池实际并不是没有负极,而是第一次充电时在陶瓷隔膜表面形成锂金属负极,并且会随着充放电改变厚度,就像在呼吸一样。由于没有液态电解质,锂金属是在陶瓷表面形成,所以也不会有锂枝晶之虞,可以说完美解决了电池燃爆的安全问题。

然后就是Amprius的硅纳米线负极了,他们的技术是在电极上直接生长硅纳米线,虽然同样会在吸收锂原子后膨胀到正常体积的四倍,但这种结构的硅材料可以通过轴向膨胀很好地释放应力,不会造成纳米线的龟裂或破损,从而可以阻止电极的粉末化。而且这种负极的厚度只有碳负极的一半,在用硅提高能量密度的同时,减少材料体积又能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,从而导致了这种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诞生。

所以你看,锂离子电池的革命性变革,可能确实已经山雨欲来风满楼了,但我们仍然没有看到中国大佬们拿出类似的技术来,究竟是在闷声憋大招,还是技术上没有建树,公开资料上来看我们不得而知,难道自日本松下1991年量产锂电池以来,又要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了吗?

不过几乎可以肯定的是,Amprius的硅纳米线负极和电池目前是在中国生产的,该公司CEO孙康博士早就在南京成立了安普瑞斯公司,现在叫贝采利斯(南京)有限公司。SiCore硅负极电池就是贝采利斯开发的,已用于各种电动汽车,Amprius拥有这些硅负极材料的北美独家使用权。然后450Wh/kg的SiMaxx电池是在加州弗里蒙特生产的,科罗拉多州则正在建厂准备生产SiCore和SiMaxx电池。

最后我还看到一个资料,在去年10月举行的横贯澳大利亚3000公里的2023年普利司通世界太阳能挑战赛中,使用Amprius电池的车队,因为电池容量比其他对手高约30%,而最终包揽了比赛的前四名,你是不是已经完全无语了?看来真的是棋高一着就可独步天下啊,你让其他竞争对手还怎么活呢?

所以看看,Amprius、QuantumScape、松下、丰田这四大金刚,已经在锂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上蓄势待发,未来真的会属于他们吗?未来究竟是不是已开始向我们走来?还是步履蹒跚,踯躅而行?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在不久的未来就会揭晓。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视频通信爆款 9.9 元起, 提供电商、教育、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,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
Top